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用数字化转型促进城乡教育均衡

来源:外语电化教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7-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城乡教育“数字鸿沟”怎样弥合 一是针对农村教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问题,推动农村地区数字校园、数字化社区等教育环境建设,持续改善农村地区网络教育环境。二是针对教育资

  城乡教育“数字鸿沟”怎样弥合

一是针对农村教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问题,推动农村地区数字校园、数字化社区等教育环境建设,持续改善农村地区网络教育环境。二是针对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助力农村地区学校师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三是针对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不足等问题,建立“云上学校”,整合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及优秀教师、音体美团体等智力资源,通过在线直播和远程辅导等方式为乡村中小学生提供优质教学服务和课后辅导服务,加快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四是针对乡村教师发展困境,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乡村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路径、服务体系,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五是针对农业技能培训问题,面向农村重点群体开发涉农数字学习资源,开展各类涉农信息技术、农村电商、信息产品使用、劳务品牌等专题培训,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促进农村劳动者就业创业。六是针对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问题,充分考虑乡村新的数字化现象,构建农民数字素养框架、测评标准,开展相关数字技能培训,改善数字生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数字乡村建设人才怎样培养

上述举措的落实需要数字化赋能,要坚持“数字基建先行、拓展数字服务、发挥市场作用、注重建设实效”的原则,以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资源配置流程优化、教师培训模式创新、数字创新和技能培训中心建设、数字素养与技能人才保障等为着力点,提升乡村教育主体地位,从整体规划设计、制度机制创新、技术融合应用、发展环境营造等方面服务乡村教育振兴,培养满足数字乡村建设需求的新型人才,使更多的农民通过数字化教育达到相应能力水平,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2021年9月10日,扬州市电化教育馆播控中心内,教师正在录制教学网课。庄文斌摄/光明图片

在《“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指引下,实现乡村教育振兴首先要秉持公平的取向,即坚持公平发展农村教育,重新构建高质量的农村教育体系,使每位学生都可以获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国乡村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教育教学条件与水平空前改善。然而,数字化时代城乡“数字鸿沟”的逐渐扩大,成为发展乡村教育亟待破解的一个新课题。无论是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数据情况,还是从我国的转型态势来看,数字化教育必备的网络连接、学习环境、数字资源和高素质师资队伍等方面均存在着分布不均衡的现象。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必须在农村优先普及智能学习终端、提供普惠优质教育资源服务。

围绕制约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及瓶颈,结合教育数字化发展的趋势及目标,应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从如下方面着手,切实探索以教育数字化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多元化路径。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上线是继农村中小学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利用卫星传输优质教育资源后,又一次值得载入中国教育史册的城乡资源共享创举。通过这一平台,海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得以从城市传送到广袤乡村,进入农村中小学,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育人成效。与之前不同的是,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丰富了资源呈现形式,将助力基于平台资源的教与学成为新常态,加快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作者:郭绍青(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西北〕主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

数字化被认为是保持并激发乡村发展充足活力的基础,并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表示,要立足新时代国情农情,加快信息化发展,构建以知识更新、技术创新、数据驱动为一体的乡村经济发展政策体系,着力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培育信息时代新农民,等等。为了落实该纲要,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发布《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部署了数字基础设施升级行动、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行动、数字治理能力提升行动等8个方面的重点行动。2020—2022年连续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部署,明确指出要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并提出包括扎实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加快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办好特殊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技能培训、加快发展面向乡村的网络教育等系列举措,而其中强调的新型乡村文化建设、新型劳动力的培养等都需要优化和转变原有的教育方式、战略方向和价值主张。

文章来源:《外语电化教学》 网址: http://www.wydhjxzz.cn/zonghexinwen/2022/0726/551.html



上一篇:山东省智慧学校共同体成立大会暨英语听说北方
下一篇:高效智慧课堂如何打造?这位名师来支招

外语电化教学投稿 | 外语电化教学编辑部| 外语电化教学版面费 | 外语电化教学论文发表 | 外语电化教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外语电化教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