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外语电化教学》数据库[04/09]
- · 《外语电化教学》期刊栏[04/09]
- · 外语电化教学版面费是多[04/09]
- · 《外语电化教学》投稿方[04/09]
我与中国家电业共同走过的年访杭州金鱼电器集(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兼并重组与引进外资成为迅速扩大企业产能、增强企业实力的重要方式,这也是“90年代”规模企业普遍采取的策略。在秦吉强和他的团队带领下,通过兼
兼并重组与引进外资成为迅速扩大企业产能、增强企业实力的重要方式,这也是“90年代”规模企业普遍采取的策略。在秦吉强和他的团队带领下,通过兼并14家当时出现经营困难的二轻集体企业,正式组建成立金鱼集团。
1992年2月14日,金鱼集团与日本松下正式宣布合作,同年4月1日,双方共同出资组建的杭州金松洗衣机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据《电器》记者了解,这也是目前松下在中国现存最早的合资企业,而后,双方又签订了全面合资合同,成立了杭州松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之所以能够合资成功,秦吉强和他的团队付出了诸多努力。作为七届、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秦吉强,在一次轻工部组织的赴日考察中,结识了当时的日本松下高管,之后他还经常拜访松下在中国的事务所。并且,松下社长在北京召集的业界答谢宴会上,秦吉强和他们提出进一步加强合作的意愿,这给日后双方的合作开了一个好头。
对于金鱼与松下的合资,当时也有很多不同的争议之声。“当时我们每年有3000万元以上的利润,在行业中是过得比较‘滋润’的企业,有些人认为和松下合资是多此一举。但是我认为,合资不仅是把外资引进来,还能提升企业的制造水平,带动自主品牌的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抱定这样的想法,秦吉强力排众议,最终促成了双方的合资。“可以说,如果没有当初的合资,就没有松下洗衣机现在的行业地位,金鱼也许活不到今天。”他说。
事实验证了这项决策的正确性,26年过去后,现在日本松下已经实现了1∶10的投资产出比。与松下洗衣机方面的合作成功,也为建立杭州松下工业园奠定了基础。
秦吉强谦虚地表示,合作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我个人,首先是源自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政策;其次与政府给予的多方支持密不可分;再者,中日双方的真诚合作、经营团队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都是成功确立合资关系的关键。
在发展和经营合资公司的过程中,秦吉强和他的团队也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他强调,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往往是无国界的,并且当时松下在这些方面有着独特之处。因此,他们充分借鉴了松下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及金鱼的实际,不断消化吸引并进行创新。但是在营销模式和市场推广方面,秦吉强坚定地认为,日本与中国实际国情相去较远,中方必须坚持和保留自己的优势。
除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松下还以品质管理而闻名于世,这也是与之金鱼jnkk 非常看重的部分。秦吉强告诉记者,中国家电业质量和品牌意识的普遍萌发,恰恰起始于“90年代”:“什么都好卖的时候,企业往往不会意识到提升质量和品牌,而当行业出现困难的时期,大家就开始冷静地思考问题,而前期的产量爆发,让许多质量问题也显露无遗。”
“90年代”开始,在秦吉强的带领下,无论松下洗衣机还是金鱼集团,在质量控制方面都下了很多功夫,不仅将日本松下品质管理的成功经验引入中国,还将质量控制延伸到外协零部件企业,以保证整机产品的质量。“我们对外协企业不是简单地提要求,而是派驻质量专家一起去他们那里,进行质量控制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秦吉强说。
新世纪与未来:人才是发展的根基,创新是发展的源泉
进入新世纪,家电行业对科技创新与人才的重视程度有着明显提升。“松下有位专家做过形象地比喻,他说质量和安全像铁道上的两根轨道,而每一个枕木相当于一个企业中的车间和班组,下面的石子就像企业里的每一个人。质量与安全管理是靠人来支撑的。”秦吉强说,“企业的发展最终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松下幸之助才会有句名言是‘造物之前先育人’。”
松下在中国也非常重视人才培养。据秦吉强介绍,在松下杭州工业园中建有一个松下制造技术学院。它培养的不仅是松下杭州的人才,还包括松下在中国所有投资企业的制造技术和管理人员。秦吉强也被邀请过去讲课,以中方管理者的视野传授松下的经营理念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管理经验。“在这里培训的费用是人均40万元/年,甚至超过去英国的留学费用。”秦吉强透露。
同样,金鱼集团也不断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一套人才培养制度,秦吉强简单地将之总结为“走出去、请进来、派出去、引进来”。其中的“走出去”就是每年确定一定数量的中青年优秀人才到海外培训;“请进来”是邀请一些国内外的专家和院校学者来企业做培训;“派出去”是指凡是新入职的大学生必须去旗下其他企业挂职锻炼一年;“引进来”是引进海外人才、博士生、硕士生等高级人才,为企业发展增加新生力量。
文章来源:《外语电化教学》 网址: http://www.wydhjxzz.cn/qikandaodu/2021/0708/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