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外语电化教学》数据库[04/09]
- · 《外语电化教学》期刊栏[04/09]
- · 外语电化教学版面费是多[04/09]
- · 《外语电化教学》投稿方[04/09]
“天坑”vs“填坑”,外语专业何去何从?|职人(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学语言的人,多多少少都带点文科情怀。 我记得读法文原文《悲惨世界》读到最后,情不自禁流泪了,那时候我就觉得我好像真的通过文字之间看到了人
学语言的人,多多少少都带点文科情怀。我记得读法文原文《悲惨世界》读到最后,情不自禁流泪了,那时候我就觉得我好像真的通过文字之间看到了人性的光辉。跟中文翻译相比,法文原文更能让我体会到文字与人的连接。
话说回来,实际点讲,我建议大家还是要把语言和一些别的专业结合起来,可能开始会迷茫,但是在不断尝试、不断学习中一定能找到自己适合并且喜欢的。小语种看似就业率高,但职业选择少,发展路径窄,专业技能单一,被取代的可能性高,进入职场后,外语技能只不过是交流沟通的工具,不太会成为核心竞争力。
02 即使与现在工作无关,我也不后悔学习冷门语种- 可可,斯瓦希里语专业,现某传媒公司宣传,暂居北京
我大概是全国会说斯瓦希里语的人里最会做宣传营销的,也是全国做宣传营销的人里最会说斯瓦希里语的。
斯瓦希里语,是非洲国家坦桑尼亚的国语。而坦桑尼亚,被列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这门语种在我国开设课程的学校只有几所,四年一招,全国加起来每届仅百来个学生。
那年中国传媒大学(后文简称“中传”)给我们省的提前批只有斯瓦希里语,我当时一心想读传媒大学,只要能上中传,啥专业都行。我上网查了一下,读斯瓦希里语的人太少、专业又太精,毕业之后可以去外交部、国安局等一些机关单位,有点定向培养的意思。即便如此,我们班很多人还是把第一选择投向别的行业。
我从一开始瞄准的就是传媒行业。大学四年除了学习专业知识,我还考了广播电视编导作为第二学位,其实更多时候我都是在为今后转行做准备。
因此,我也吃到了中传的资源红利,通过学长学姐们获得了很多经验和实习机会。我想强调的是,如果确定今后想做别的事,那么,多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其他行业并积累强相关的实习经历就很有必要。
语言专业的课程安排非常紧凑:上不完的课、考不完的试……就算我学习语言不那么费劲,我也需要挤时间去做实习。哪个晚会要招实习导演,没课我就会接;寒暑假我全部拿来做实习、跟节目;搞完活动晚上回宿舍门都关了,我还得赔笑央求宿管阿姨开门……我的经验就是这么累积起来的,虽然过程非常累,但如果真的想进入某个行业,资源一定能被找到,时间一定能被挤出来。
即便我现在做的工作和斯瓦西里语没有任何关系,我也不后悔选了该专业。学一门非洲语言,我不仅了解到很多非洲的东西,还去当地做过交换生,跟当地人生活在一起,亲身体验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这段经历对我价值观的形成、看世界的眼光都有影响,拓宽了对社会的认知和格局。
至于为什么大家都说“小语种是天坑专业”,我能理解。对大多数人来说,语言不是用来谋生的手段。比如你学日语,如果又会会计,那在日企里就有竞争力:既有语言工具又有手段,对这样的人来说,语言才能成为优势。但当我看到那些真正热爱语言的人,散发出纯粹为学术而澎湃的感觉时,我也挺羡慕的。
我觉得唱衰语言专业的人,对语言不热爱、不了解,也没有想去拓宽自己的技能。
人生进展有快有慢,只要有上进的念头,就不算走错路。只是我们学语言的“普通人”应该时刻思考:在有了语言这个敲门砖后,开了门,你要给别人看什么呢?
03 什么样的日语系学生适合读法律?- 贾思雨,日语专业,现法学在读硕士,暂居北京
我曾放弃过本科期间的出国机会。老师说:“你可以选择留学或交换。”但这不是我想走的路。
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我总问自己:掌握了这门工具学科,还能做什么?我想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领域,然后用语言作为媒介之一继续去学习它。
得益于本科念了第二学位,海商法——我最终选择在国内攻读法学硕士。
学法和学语言不太一样。我学外语死记硬背,只要付出了时间去练习听说读写,最后一定会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成绩。但如果读法律,我需要去看很多很多论文,去学习怎么样写一篇论文,怎么去论证一个东西。这是我,包括很多从语言专业转入法律专业的人,都感觉比较吃力的地方。
当然语言专业也带给我一些好的影响:我会让自己保持在一个不断学习的状态里去接触全新的东西。
文章来源:《外语电化教学》 网址: http://www.wydhjxzz.cn/zonghexinwen/2022/0426/535.html